嫁给农户的山居生活 第50节

      翌日,时乐果然一个下午就忙完了,还赶在做晚饭前把蚕豆装了袋,估摸着一百多斤,他也没搬,就放在院子里等着顾朝朗晚上回来再扛回家。
    顾朝朗和堂哥顾朝阳耕地一直耕了十来天才把两家的地耕完,此时已经进入五月,马上就是端午节了,时乐和顾朝朗准备明日就去镇上一趟。
    第67章
    晚饭过后,时乐就去了侧屋清点自家的粮食,十石小麦,一百五十斤蚕豆,一百六十斤豌豆,留够自家吃的,剩下的今晚装到车上,明日带去镇上卖了。
    家里的小麦已经让村长和族老清点过交了税,种了六亩地的小麦,另有两亩是种其他,但交税统一交的小麦,当做种了八亩地的小麦,二十税一,十石不到的粮食交了半石,剩下的才能自己支配。
    刚收了粮食,家家户户都要去镇上卖,明日镇上肯定人山人海,时乐和顾朝朗都想着天刚亮就出门,争取早一点到镇上,把粮食卖了就去逛逛,添置一些东西。
    想着早起,今晚两人把明日去镇上要带的东西备齐,粮食装车,就早早歇下了。
    翌日一早,顾朝朗推着车出门,时乐落后一步把门锁上,又小跑上
    前在侧边帮忙推着,两人大步往镇上赶。
    粮食若是散卖倒是在集市或者镇上随意支一个摊就能卖,若是想着一次性全部卖完就只能去米面铺子,这铺子的老板还算良心,虽说会压些价钱但也不会太多,附近村子的粮食基本都是卖给他,时乐和顾朝朗也不例外,来到镇上就直奔米面铺子去。
    还没走到铺子门前,就瞧见街道上停着的推车,都是附近来卖粮食的,时乐有些懊恼,“我们都来这么早了,怎么还是没赶上。”
    顾朝朗也瞧见了前头那些人,略数了数,才安慰道:“没几个,在咱们前面的也就六七户人家,只是一家来好几个,最多半个时辰就到咱们了。”
    时乐偏过头看了看,还真是,这才放下心,回头看着顾朝朗道:“那你在这排着队,我去前头问问粮价,好些日子没来镇上了,也不知道今年价钱怎么样。”
    顾朝朗这边刚点了头,时乐就快步往前去了,也不用张嘴问,直接凑着耳朵听就是,前头那么人正在讨论,店里的伙计也扯着嗓子在喊。
    “小二哥,今年小麦的价钱如何啊?”
    “我家不仅有小麦,还有一些豌豆和蚕豆嘞,这个价钱是多少啊?”
    店里的伙计和掌柜的都忙得不可开交,忙着称粮的,算钱的,装袋的,闻言也没等伙计开口,那掌柜的把手里算盘一搁,高声道:“各位父老乡亲,别急别急,今年粮价高嘞,一石小麦七钱银子,豌豆蚕豆一个价,一石六钱银子。”
    时乐刚听见就折返回去,高兴地和顾朝朗说了价钱,“咱家今天带了七石小麦能卖四两九钱银子,豌豆只带了一百三十斤,蚕豆倒是都带了,应该能卖一百六十八文钱。”
    顾朝朗脸上也带了笑意,“有了余钱也能多置办一些东西,家里的澡豆和胰子都快用完了,还有你的面脂也是,首饰也能置办两件……”
    顾朝朗还没说完就被时乐笑着打断了,“钱还没到手你就想着怎么花啦?哪里用置办这些,买些油盐才是,剩下的银钱就攒着,家里的布还能再做两件衣裳,等今年过年或者明年开春就得再买一匹布回去,万一咱们有了孩子,开销更是大。”
    顾朝朗正色道:“银钱该紧着你花用才是,孩子的开销我会再去赚的,过几日不忙了就去找个工做。”
    时乐眼里露出了抑制不住的笑,也不再拒绝,“首饰和面脂就不置办了,入夏了也用不上面脂,等年前再买,倒是该给你置办一些,衣裳鞋袜等闲下来我给你做,给你买一些发带吃食。”
    顾朝朗连连摇头,“买些吃食就行,发带不用。”
    时乐眉头一皱,“家里的布是做衣裳的颜色不鲜亮,重新买两尺其他颜色的给你做或者咱们直接买个现成的,比我做的好看呢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时乐和顾朝朗说话的功夫,队伍已经前进了一大截,眼看就到他们了,两人也不再多说,又清点了一番自家车上的粮食,和店里称粮的伙计一起把粮食搬进去,掌柜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,从柜子里数了银钱递给时乐,又叮嘱道:“小哥儿,这是五两银子并六十八文钱,您点点,出了柜台可就不成了。”
    时乐郑重点头,仔仔细细把钱数了两遍,这才朝着掌柜的点点头,等顾朝朗出来,两人就离开了。
    推着车有些不方便,买东西的时候就是时乐自己进去,顾朝朗在外头等,两人也没置办多少,只买了一些紧要的东西,还有方才说的澡豆胰子,两尺月白色的布,另外就是五斤糯米,备着端午节的时候包粽子,零头的六十八文钱花完,还添了一些自己带着的。
    眼看已经是正午了,虽说刚卖了粮,两人也没舍得在镇上吃,推着车就回家了。
    回到家,顾朝朗收拾东西,时乐直奔灶房开始准备早饭,许是今早精神有些亢奋,这会儿两个人竟然都不怎么饿,时乐就想着摊两个卷饼吃。
    点火烧水,水烧至温热开始和面,面粉加盐,温水搅拌揉成光滑的面团,放在火塘边醒发,趁烧水的功夫时乐去后院摘了几个辣椒,又回屋拿了几个土豆,土豆去皮切丝,辣椒去籽切丝,这个时候面就醒发的差不多了。
    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份,擀成薄饼,热锅刷油,开始烙饼,片刻后翻面,等饼鼓泡就可以了,烙完饼就开始炒酸辣土豆丝,一会儿就着饼吃。
    时乐还盛了一小碗豆瓣酱和腐乳,刷在饼上味道都不错。
    两人吃过午饭就坐在院子里说话,地里的活计好不容易告一段落,顾朝朗也能在家歇息两天,他本来是想着去一趟山上,被时乐拉住了,“明早再去,我也和你一起,顺便去找找有没有芦苇叶,明天端午包粽子。”
    顾朝朗一时间有些无奈,“芦苇叶都是长在河边的,山上哪里有。”
    时乐一点儿不心虚,“那就明早从山上回来我再去找。”
    顾朝朗也知道时乐是想让他在家歇一天,明日大不了多砍一些,就点头应了。
    两人一整个下午就在凉亭里消磨时光,时乐躺在躺椅上,顾朝朗坐着,一旁还搁着一盘南瓜子还有一旁炒豌豆,豌豆上还有余温,是时乐今早吃过饭才炒的。
    晚上一如既往地早睡,不过今晚又不同些,时乐先躺下了,顾朝朗在外头磨蹭了许久才进来。
    时乐听到动静偏过头,就看见顾朝朗一只手背在身后,关门的时候都没放下,不由疑惑道:“你做什么?手怎么了嘛?”
    顾朝朗没应声,等走到时乐跟前才把手伸到他面前,把攥着的拳头松开,手心里放着两根木簪子。
    时乐蹭地一下坐起来,眼睛里都是亮光,“这是,是给我的?”
    顾朝朗也坐到床上,点点头又把手递过去一些,“是我自己做的,不太好看,你别嫌弃,一根是刻的桃花,另一根是仿的花瓶簪,不过是木头的,开的口就比较小,只能簪桃花梨花这些。”
    时乐将两根簪子握在手里,仔细摩挲,又放到眼前仔细瞧了好几眼,这会儿天已经黑了,屋里点着油灯,看得并不真切,但还是能看出来簪子上的花纹。
    时乐看了许久才一叠声问道:“怎么突然给我做簪子?你怎么知道簪子的样式的?什么时候做的?……”
    顾朝朗也没有不耐烦,一一回了,“今儿是你生辰,是送给你的生辰礼物,簪子样式是之前去镇上铺子里看的,两个月前就在做了,怕农忙赶不及。”
    时乐笑得牙不见眼,他没忘记今儿是自己的生辰,也想着顾朝朗应该记得,只是没想到会收到礼物,家里的银钱都是自己收着,顾朝朗手上并没有什么钱,没想到顾朝朗竟自己动手做了。
    “很好看,我很喜欢,明儿就戴这个。”
    顾朝朗挠了挠头,“做的不好,下次去做工赚了钱再给你买一根银的。”
    时乐大声反驳,“就这个好,我特别喜欢,真的。”说完就把簪子放到了枕头下面靠后的位置,这样不会压到。
    顾朝朗眼里都是柔情,也没说出什么,和时乐一起躺下了。
    翌日,端午节。
    两人早早去了山上砍柴,正午吃过饭才拎着竹篮去河边摘芦苇叶,顾朝朗也跟着一起,两人沿着河走了许久才找到芦苇丛,摘了整整一篮子。
    回到家,忙活完家里的家务活,时乐就开始准备包粽子,先把糯米浸泡上一个时辰,等时候差不多了才开始洗粽叶,热水煮粽叶再过凉水,然后沥干水分,接下来就是包粽子,顾朝朗不会包就在一旁给时乐打下手。
    时乐准备了包三种馅的粽子,白粽子,腊肉粽和红糖粽,馅料都是方才泡糯米就准备好的,这会儿直接包就行。
    时乐包粽子速度很快,动作也熟练,拿起一片粽叶,从中间往里收形成尖角,手握紧中间不要让它散开,然后加入糯米,用手压紧实,馅料放进去,再用另一片粽叶包裹住围成一圈往里折,最后用线绑紧。
    时乐包了八个白粽子,六个腊肉粽,四个糖粽,包完就指挥顾朝朗给顾大伯家送几个去。
    “给大伯家送六个去吧,三个白的,三个腊肉的,剩下的我们自家吃。”
    顾朝朗把粽子用大陶碗装了就出门去了。
    顾朝朗出门的功夫,时乐已经把粽子煮上了,今晚两人的晚饭就是粽子,不过粽子不易消化,时乐还揉了面做了一小锅面汤,主要吃面汤,粽子少吃两个,剩下的留着明早吃。
    第68章 捉虫
    顾朝朗回来的很快,时乐还在揉面呢,顾朝朗就推门进来了,估摸着是一送去说了两句话就回来了,时乐也知道他的性格,只开口问道:“伯娘可说什么了?洗手准备吃饭吧,面汤马上就做好了。”
    顾朝朗把碗顺手洗了,一边往橱柜走一边道:“没说什么,只让你过两天去她家玩。”顾朝朗说话的功夫把碗筷放到桌上,又把粽子也端了过去,只等着时乐正在切的面汤了。
    面汤确实很容易熟,刚倒进锅里不久已经浮起来了,时乐用筷子搅了搅,又煮了片刻就把锅拎下来,招呼顾朝朗拿了磨好的糖,两人就开始吃饭。
    想着粽子不易消化,而且现在还有些烫,两人先吃的是面汤,淡口的,加糖甜口的,或是加豆瓣酱辣口的,滋味各有不同。
    时乐煮的不多,他吃了两碗,顾朝朗吃了三碗,刚好吃完,两人就开始剥粽子,方才没做什么记号,这会儿也看不出来是什么馅儿的,时乐一边拆线一边道:“猜猜这个是什么馅儿的?”
    顾朝朗一愣,“甜的。”
    时乐已经拆开了,“哈哈,猜错了,是腊肉的,给你吃这个。”
    顾朝朗淡定接过,又把自己剥好的甜粽子递过去。
    吃过粽子,顾朝朗收拾碗筷,时乐把剩下的粽子都收到了地窖里,最近天气渐渐热起来,虽说一晚应该不会变味,但是时乐想着以防万一还是决定放到地窖去。
    今日闲了一日,明天又要开始干活了,田里的水稻要追肥,刚耕过的地也要种一些大豆,不能空着。
    不过这些活计都不赶时间,也不是很累,顾朝朗一个人就能干完,时乐就没有跟着去,早上比顾朝朗晚起片刻,上山耙松针,捡柴火,下午除了家务事,就是给顾朝朗做夏天的衣裳。
    一忙就忙了十多日,眼看就是夏至了,夏至素有吃面的习俗,这个时候正是家家户户收了新麦的时候,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。
    夏至面有吃热汤面的,也有吃冷淘的,即消暑的凉面,时乐做的就是冷淘。
    冷淘做法也多种多样,原味冷淘,槐叶冷淘,甘菊冷淘等,时乐想着上回的槐花饭味道很好,便决定做槐叶冷淘,虽然味道肯定没什么关系,但是都是槐树上的嘛。
    时乐这日早晨上山的时候就带了篮子去摘槐叶,做冷淘的槐叶要槐树高处最青嫩的叶子,做出来颜色更好看,味道也更好。
    槐树虽然不算高,但是树顶的叶子也不好摘,时乐久违地爬了一次树,他也不敢爬太高,就抱着树干开始摘叶子,瞧着摘够一筐就开始往下移,比上树时利索多了。
    竹筐就放在树下不远处,里头装满了松针,因为要拎篮子,所以时乐今日就没有装的太满,害怕下去的时候摔了,前两日刚下过雨,这会儿山上的小路有些地方还是湿的,一不小心就会滑倒。
    时乐到家时院门还是锁着,顾朝朗下地还没有回家,他把门打开进去,也没有再关上,就半掩着,不然一会儿顾朝朗回来的时候还要叫门。
    时候不早,做面条步骤又有点多,时乐就没有收拾柴火,把竹筐背去后院放到墙角,就拎着竹篮回屋做饭。
    洗手,清洗槐叶,烧火,热锅烧水,等水烧开把槐叶放进去焯水,捞出后磨出细、滤清、捣汁和面、和好的面团是青绿色的,颜色十分好看。
    然后擀面,切成面条,放进锅里煮熟后迅速捞出,放进提前晾凉的开水中浸泡一下,再加入调料拌匀。
    时乐准备了一个小碗装调料,里头加醋、盐,酱油,花椒粉,葱花香菜等,另准备了一个碗装豆瓣酱,两人吃辣的程度不同,到时候各自添酱调味。
    时乐做饭时十分投入,都没发现顾朝朗是什么时候回来的,他做完去院子里想瞧瞧顾朝朗可回来了,就看到顾朝朗正在后院收拾柴火,正是早上时乐背回来那一筐。
    时乐也没走近,就站在灶房门外喊,“快回屋吃饭,今儿吃面条。”
    顾朝朗头也没回,只大声应道:“马上来,我把这一点儿松针堆起来。”
    时乐远远看着剩下的松针不多了,就没有再催促,转身回灶房拿碗筷盛面。
    两人除了吃辣以外其他口味都很相似,时乐拌完自己的凉面后把顾朝朗那碗也添了调料。
    等顾朝朗进来,时乐就抬手招呼他,然后低头夹起一筷子凉面放进嘴里,槐叶的青绿浸进面条里,面也青碧诱人,吃起来清爽可口,十分消暑,尤其时乐那碗还放了许多辣椒,更是爽口。
    顾朝朗吃的更快,他刚从地里回来正是热的时候,此时又是饿又被热得有些没胃口,这会儿吃冷淘正合口。
    吃过饭,还没等两人收拾碗筷,就听到外头有人来了。
    “有人在吗?请问这家可是时哥儿家?”
    时乐有些茫然,外头那人的声音十分陌生,这是要找他做什么,转头一看顾朝朗也没有头绪,两人对视一眼就一起起身去了门口开门。
    时乐一看外头站着一对夫妇,手里还拎着东西,当下更是茫然,“我就是时乐,不知你们找我何事?”
    那对夫妇也对视一眼,然后那妇人笑着上前,“时哥儿,我们夫妇今日来是想请你去掌勺呢,我家八日后娶新妇要办席,上回来你们村做客那席正是你掌勺的,那菜做的那叫一个好。”

- 新御书屋 https://www.u9mm.com